首页> 中文期刊> 《戏剧丛刊》 >齐地儒生与西汉经学的流变

齐地儒生与西汉经学的流变

         

摘要

“经”从本义上讲是编织竹简的丝线,《说文解字》将“经”训为“织”,段玉裁注为“纵线”,以此引申为穿订书册的线,进而指书籍,春秋战国时期泛指官府重要典籍和各学派的重要著述。其中,被儒家奉为经书的有六种,即“六经”,也叫“六艺”,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而《乐经》在汉代就已经失传,所以通常称为“五经”。孔子整理编订六经,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散落在各诸侯国,继续传授儒家经典,儒学在代代相传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毁灭性打击,以及秦末战乱的洗礼,儒学在口耳相传以及残存的典籍中延续下来,并在西汉逐渐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一度兴盛并占据独尊地位,形成了一门关于整理、阐释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

著录项

  • 来源
    《戏剧丛刊》 |2019年第9期|40-45|共6页
  • 作者

    杨洋;

  • 作者单位

    齐文化研究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