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麦类作物学报》 >西汉河西走廊谷物及其籽粒特性考证

西汉河西走廊谷物及其籽粒特性考证

         

摘要

了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类、食物结构和饮食文化有助于认识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历史。西汉时期,汉王朝大力开发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资源,特别是绿洲农业资源,以满足士兵和移民的粮食和饲料需求,固疆戍边。笔者对甘肃省敦煌市敦煌藏馆提供(由黑河流域牧民收集)的谷物籽粒进行特性分析以及同位素测年,发现敦煌藏馆保留的谷物籽粒形态完整、色泽清晰,直观可辨。这些籽粒包括大麦(Hordeum vulgare L.)、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糜子(Panicum miliaceum)和谷子(Setaria italica)。两批大麦样本的单籽粒平均粒重为0.029 g和0.030 g,最大单籽粒粒重达到0.041 g,但大麦籽粒已无发芽能力。两批青稞单籽粒平均粒重为0.025 g和0.028 g,最大单籽粒粒重达到0.048 g。经碳同位素(^(14)C)测年鉴定,大麦距今2063~1898年,青稞距今2010~1885年,糜子距今1994~1865年,均为西汉时期的谷物籽粒。这一结果对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