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美化生活 >汉传佛教早期造像风格演变——以南京栖霞寺千佛崖为例

汉传佛教早期造像风格演变——以南京栖霞寺千佛崖为例

     

摘要

佛像造像于公元前后的犍陀罗国初见雏形,是希腊雕刻技艺与佛教思想交融的产物。于是我国早期的雕像风格便继承了浓厚的印度犍陀罗缝合色彩,雕像面部轮廓深刻,五官突出。直到北魏时期,我国的壁画渐渐萌生了新的特点—— “秀骨清像”之风开始显现,中国传统的“染高”晕染法也日益流行。其中,人物面貌清瘦开朗,神情举止自然洒脱,颇具南朝名士褒衣博带的外在特征。造像衣冠一改色彩浓郁厚重的艳丽风格,逐渐简约爽朗起来。后由于北周北齐政权所强调的恢复鲜卑族风俗,使粗犷浑厚,民族风格显著的鲜卑审美逐渐融入了中原地域,加上当时北朝与西域各国来往密切,使这种风格又逐渐与西域风格相互并存融合,于是“秀骨清像”的风格形象逐渐在西域风格的影响下形成了圆润细致,端庄稳重的新形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