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正骨》 >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摘要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97例。男57例,女40例。年龄26~63岁,中位数47岁。压缩性骨折62例,爆裂性骨折35例。骨折部位包括T 1123例、T 1225例、L 137例、L 2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9 d,中位数9 d。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计算伤椎前缘高度比,测量伤椎Cobb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伤椎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胸腰椎功能。结果:手术时间(87.38±15.42)min,术中出血量(452.16±69.82)mL。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ODI(30.13±5.46)%。不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83±6.56)%,(92.10±4.25)%,(91.36±4.62)%,F=28.192,P=0.000];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增大(P=0.000,P=0.000);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不同时间点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9°±5.46°,4.72°±1.29°,4.67°±1.07°,F=20.817,P=0.000);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00,P=0.000);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不同时间点伤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1.29)分,(3.97±0.52)分,(1.32±0.37)分,F=79.083,P=0.000];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0,P=0.000);术后12个月的伤椎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1周(P=0.000)。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减轻伤椎疼痛程度、恢复伤椎高度、矫正伤椎畸形,有利于胸腰椎功能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