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库普弗细胞与星状细胞的分布

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库普弗细胞与星状细胞的分布

         

摘要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库普弗细胞(kupffercell,KC)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的分布及意义.方法:用10g/LDMN腹腔注射4wk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第4、7周末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总蛋白(totalproteins,TP)含量,测定肝/体质量比及肝组织胶原纤维的面密度、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采用SP法观察KC和HSC标志物ED1及α-SM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第4周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TP含量和肝/体质量比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内胶原纤维面密度明显升高,大部分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第7周模型组除了血清TP含量无变化外ALT、AST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并维持肝硬化的特点.免疫组化染色第4、7周模型组ED1和α-SM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两种细胞分布的部位相同,主要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纤维间隔弥漫分布,在肝实质内少量散在分布.结论:DMN引起大鼠肝功能明显障碍,大部分形成弥漫肝硬化,KC与HS的分布表明KC与激活、活化HSC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