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多孔TCP人工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与骨愈合机制探讨

多孔TCP人工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与骨愈合机制探讨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多孔TCP人工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和骨愈合机制,提出"结构移植"新理论。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多孔TCP人工骨颗粒材料修复各种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9个月~46岁。骨纤维结构不良8例,骨囊肿23例,嗜酸性肉芽肿12例,内生软骨瘤13例,非骨化纤维瘤2例,骨母细胞瘤3例。肿瘤范围1.5cm×1.0cm~7.0cm×5.0cm。肿瘤切除后缺损范围为2.0cm×1.5cm~8.0cm×5.0cm。术后不同时间点行X线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骨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在体TCP人工骨降解的X线影像学半定量研究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TCP人工骨降解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伤口均Ⅰ期愈合。61例获5~24个月随访。骨缺损于术后1~6个月均愈合,骨愈合率达96.7%。除1例坐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余患者无复发。X线片观察术后1个月即可见植骨与宿主骨结合部间隙模糊,新骨开始形成;3个月植骨从周围向中心开始吸收,周围与中心均可见新骨形成;6个月植骨与宿主骨融合,骨缺损完全修复,移植材料降解率为78.9%;12个月植骨大部分吸收,骨质改建塑形,部分髓腔再通;24个月骨质塑形改建良好,髓腔再通。术后1个月SPECT观察,显示局部有较多核素浓聚,骨代谢旺盛,植骨中心核素有明显浓聚,为中心诱导成骨现象。组织病理学观察,TCP人工骨颗粒与宿主自体骨结合紧密,植骨处有大量骨软骨组织形成,充填骨孔洞内外;深部有新生血管样组织长入,于植骨内部及周围形成有较多细胞围绕的"镶边"状结构。结论多孔TCP人工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其内部多孔三维结构模拟人骨天然仿生"自组织"结构,有利于募集细胞长入支架深部,达到良好的血管化并最终形成修复性新骨组织,兼具骨传导和骨诱导的骨愈合机制,为一高效新型"结构性"骨移植修复材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