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外周血miRNA-17-3p的检测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miRNA-17-3p的检测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外周血microRNA(miRNA)-17-3p对结肠癌的诊断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12-01/2014-04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67例(观察组)资料,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iRNA-17-3p的表达量,分析两组外周血miRNA-17-3p、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差异;并分析miRNA-17-3p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别对miRNA-17-3p、CEA水平对结肠癌的诊断意义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miRNA-17-3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17-3p以相对表达量2.50为临界点时对结肠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62%,曲线下面积0.910,优于CEA对结肠癌的诊断.术后外周血miRNA-17-3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miRNA-17-3p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EA.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