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麦类作物学报》 >基于“三合结构”分析氮肥运筹对四川丘陵旱地小麦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基于“三合结构”分析氮肥运筹对四川丘陵旱地小麦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摘要

为探究氮肥后移对四川丘陵旱地小麦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2013-2015年度以四川省小麦主推品种川麦104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2个施氮量(120、180kg N·hm-2)、3种施氮方式(底肥一道清、重底早追即底肥和苗肥比例7∶3、氮肥后移即底肥和拔节肥比例6∶4)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生育天数(D)、收获指数(HI)、平均净同化率(MNAR)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三叶期至开花期,相对于120kg·hm-2施氮水平,增施氮肥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成熟期则以120kg·hm-2施氮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不同施肥方式间比较,氮肥重底早追显著增加了三叶期至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LAI,氮肥后移则显著增加了开花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开花期群体LAI,底肥一道清处理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最小。从光合性能参数看,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均对MLAI、HI有促进作用,与120kg·hm-2施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后MLAI增加9.5%(2014-2015年),HI增加4.7%(2013-2014年);氮肥后移处理的MLAI较底肥一道清处理增加38.2%(2013-2014年),HI较氮肥重底早追处理增加10.6%(2014-2015年),差异均显著;而MNAR、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小。氮肥后移处理的单位面积粒数(TGN)和粒叶比显著增加;180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略高于120kg·hm-2施氮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综合生产成本与效益来看,四川丘陵旱地小麦的推荐氮肥用量为120kg N·hm-2,施肥方式为底肥和拔节肥比例6∶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