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延迟收缩的比较研究

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延迟收缩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探讨左心室延迟收缩模型是否与缺血病因相关。方法选择74例正常人,年龄(40±14)岁,66%男性;48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年龄(55±12)岁,63%男性,QRS宽度(148±35)ms,5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9%±10%;4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年龄(58±12)岁,64%男性,QRS宽度(151±28)ms,4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31%±13%。分别进行组织多普勒检查。测量12个左心室节段中QRS起始到收缩速度峰值的时间间期(Ts),计算其标准差(Ts-SD)为心室内失同步参数,并计算各节段间Ts的差值。结果正常组、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的Ts-SD分别为(22.7±10.5)ms、(45.3±15.6)ms和(45.5±17.0)ms。正常组下壁和后壁的Ts显著长于侧壁和前壁[(154.0±34.2)ms、(151.1±32.3)ms比(129.6±29.0)ms,(124.9±24.9)ms;P<0.05]。在非缺血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组中,各节段的Ts均较正常组延长(P<0.05)。在非缺血性心肌病组,下壁的Ts最长,前壁的Ts最短。收缩最延迟位于左心室下壁、后壁、侧壁和其他室壁的比例分别为42%、26%、16%、16%。在缺血性心肌病组,收缩最延迟位于左心室下壁、后壁、侧壁和其他室壁的比例分别为13%、31%、25%、31%。两组的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的左心室延迟收缩部位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