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中医药》 >基于《黄帝内经》论治汗

基于《黄帝内经》论治汗

         

摘要

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也常作为他病的一种并发症状而出现。汗证相关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间论述了汗证的形成机理、分类、特点等内容。汗由阴津所化,由阳气蒸腾,经玄府而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汗证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病因病机可分为外邪致汗与内伤致汗;按照出汗时间可分为自汗与盗汗;按照预后时间可分为战汗与绝汗等。后世医家基于此多有发挥和总结,从调和营卫、疏肝补肾、滋肾调阴阳等方面来治疗汗证取得满意效果。《内经》提出“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理论,认为汗血同源,相互资化,遂足以引起人们对汗证的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