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Barrett’s食管、糜烂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生机制的比较

Barrett’s食管、糜烂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生机制的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糜烂性食管炎(E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s食管(BE)患者反流发生特点,探讨不同类型GERD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105例GERD患者根据胃镜及病理情况分为:EE组(35例)、BE组(34例)及NERD组(36例),对照组30例为健康志愿者.比较4组受检者食管测压与24h食管pH及胆汁反流同步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ERD各组LES静息压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以EE组最明显(P0.14时间百分比等长时间胆汁反流指标最高.NERD患者中仅52.8%存在病理性反流.各组中混合反流类型占各组病理性反流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8.57%(EE组)、84.38%(BE组)及63.15%(NERD组).结论:胃酸与胆汁的混合反流是GERD患者中最常见病理性反流类型,且对食管黏膜的损害较单纯酸或胆汁反流为重,胆汁反流在BE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