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症状、血钙及足垫厚度的治疗与预防效果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症状、血钙及足垫厚度的治疗与预防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干预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体质量、临床评分、血钙及足垫厚度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纯系雌性Lewis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8只。预防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口服对照组、口服预防组、注射对照组及注射预防组各7只;治疗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及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各7只。①动物模型的制备:每只大鼠双侧后足跖一次性皮下注射含有豚鼠髓鞘素碱性蛋白25μg的福氏完全佐剂200μL。②分组干预:①口服对照组及口服预防组:致敏当天(第0天),每天给每只鼠喂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10天。注射对照B组及注射预防组:致敏第0天开始,隔天给每只大鼠腹腔注射花生油0.1mL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5μg/kg花生油0.1mL(1,25二羟基维生素D3注射制剂浓度为10mg/L),至第10天。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及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当天,给每只大鼠喂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18天。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及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当天及第天给每只大鼠注射花生油0.1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5μg/k花生油0.1mL/d,然后喂饲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18天。③临床评分:大鼠致敏后每天对实验大鼠进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严重性的临床评估④)于致敏前、出现临床症状高峰期、恢复期分别采各组大鼠静脉血测Ca2+水平。⑤足垫厚度:于致敏后第5天足垫红肿高峰期,采用盲法用游标卡尺由至少两个观察者对实验大鼠后足垫厚度测量。⑥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5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预防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①大鼠临床评分:口服对照及口服预防大鼠于第10天开始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第12天达高峰,第16天逐渐恢复;预防口服预防组及注射预防组大鼠发病高峰延迟,分别于第11和12天逐步发病第12和13天病情达高峰,第16天症状逐渐恢复。口服对照组与口服预防组高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预防组高峰评分明显低于注射对照及口服预防组(P0.05);临床评分高峰期第12天注射预防组明显高于注射对照组(P0.05)。③足垫厚度变化:注射预防组明显小于注射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①临床评分:致敏第12~15天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低于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P0.05)。②大鼠血清Ca2+水平:各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第3天(致敏第1天)及治疗第9天(致敏第18天):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明显高于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P<0.05)。各组模型诱导的成功率均为100%,所有致敏但未治疗的大鼠均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结论:①髓鞘素碱性蛋白加完全佐剂致敏Lewis大鼠的成功率达100%。②)致敏大鼠能迅速吸收注射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口服组虽然选择了最小量,大鼠胃肠道仍不能完全吸收油剂,使药物吸收利用缓慢。这提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口服制剂的浓缩剂型,将有利于其吸收利用。③选择连续2d注射后口服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用药方式,可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血药浓度。④应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治疗和预防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可使其症状缓解。⑤注射用药后,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体内吸收迅速,血Ca2+升高明显;而口服用药后,血Ca2+升高缓慢,其预防效果低于注射用药。⑥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使致敏后足垫厚度减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