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小斜角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小斜角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研究小斜角肌的解剖学特点,为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具64侧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于头戴式2.5倍放大镜下,对小斜角肌的起止点,内外缘的长度,小斜角肌的神经支配,血供来源及其与臂丛下干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取10侧小斜角肌标本作HE染色,了解小斜角肌有无独立的肌膜及与中斜角肌间的关系。[结果]小斜角肌出现率为84.4%(54侧);臂丛下干从小斜角肌的中下部跨过;小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有独立的肌膜将两者分开。小斜角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C7前根。小斜角肌的血供有2种类型:(1)从锁骨下动脉直接发出的分支,占63%;(2)来自颈深动脉(肩胛背动脉)的分支。[结论]小斜角肌是较常存在的、独立的一块肌肉,和臂丛下干密切相关;其神经支配、血供特点可能是容易双卡和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