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手外科杂志》 >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64侧成人尸体的小斜角肌特别是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形态进行了大体观察.结果小斜角肌的出现率为84.4%.其神经面(小斜角肌和臂丛下干接触的界面)可以分为6种类型:Ⅰ型即全部为腱性者最多占37%;Ⅱ型其中央为腱性,两端为肌性;Ⅲ型的下1/2为腱性,上1/2为肌性;Ⅳ型的内侧1/2为腱性,外侧1/2为肌性;Ⅴ型的外侧为腱性,内侧为肌性;Ⅵ型全部为肌性.结论腱性或部分腱性的小斜角肌神经面是臂丛神经受压的因素之一;神经面不同形态的腱性结构,在手术视野内常易被误认为是异常的束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