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固定化细胞连续生产丙酮丁醇的研究

固定化细胞连续生产丙酮丁醇的研究

         

摘要

70年代,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发展起固定化细胞技术。首次使用固定化细胞研究溶剂生产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的Haggstron,后来南非的Largier,德国的Frick,日本的田谷正仁等,他们都采用包埋法,获得的结果也都不甚理想。1985年,瑞典的Forberg改用吸附法,用山毛榉刨花作载体吸附细胞,在一个300ml单级玻璃罐内进行连续发酵,溶剂含量可达6.31g/l,获得较好的结果。包埋法与吸附法相比,吸附法具有载体价格低廉和易再生、操作方便等特点。作者与上海溶剂厂合作研究固定化细胞连续生产丙酮丁醇,现将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