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伊朗西南部上白垩统Sarvak组成岩作用及有利储集层形成模式

伊朗西南部上白垩统Sarvak组成岩作用及有利储集层形成模式

         

摘要

基于中东地区中生代碳酸盐岩储集层和中国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差异大,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现状,本文以伊朗西南部A油田上白垩统Sarvak组作为对象,以取心薄片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地质背景和储集层特征,重点对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序列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优质储集层发育成岩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储集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泥晶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新生变形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和岩石破裂作用。决定优质储集层形成的主要时期为同生-准同生成岩阶段,主导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有利储集层类型为富含厚壳蛤碎屑的礁滩体储集层,成岩模式为受不同级别层序界面控制形成的同生-准同生连续岩溶。高频层序界面引发的同生岩溶使得储集层内形成大量生物铸模孔,三级层序界面引发的准同生岩溶(局部岩溶)导致孔隙在空间进行再分配,使得最有利储集层集中分布于紧邻三级层序界面之下20~30m储集层内。层序内部受控高频层序界面影响形成的以铸模孔和灰泥溶蚀孔群为主的上白垩统储集层,在后期构造微裂缝配合下也可形成相对较好储集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