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持续惊厥后幼年大鼠海马电生理学变化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

持续惊厥后幼年大鼠海马电生理学变化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

         

摘要

目的:研究幼年期大鼠长时程惊厥(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电生理学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变化,探索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生后21 d Wistar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只。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造SC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造模后1、7、14、21 d膜片钳技术检测海马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fEPSP)斜率与波幅的变化,比较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造模后12 h、1 d、3、7、14、21 d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区BDNF表达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其表达情况。结果:(1)SC后7 d,实验组fEPSP斜率为(162.30±28.50)%高于对照组(124.01±26.46)%(P<0.05);SC后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fEPSP斜率分别为(83.06±8.32)%和(121.64±23.12)%,波幅分别为(100.54±16.03)%和(135.65±35.85)%,实验组较对照组斜率及波幅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织检查发现SC后大鼠海马CA1,CA3区BDNF阳性着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实验组在SC后12 h、1 d、3、7 d较正常组有增多趋势,14 d及21 d组无明显差别。(3)Western blot测定BDNF表达情况,SC后12 h、1 d、3、7 d分别为:1.08±0.10、1.39±0.08、0.85±0.04、0.53±0.06,对照组分别为:0.39±0.16、0.37±0.03、0.39±0.02、0.37±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幼年大鼠SC后fEPSP斜率在SC后7 d较正常组增高;在SC后14 d fEPSP斜率及波幅较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明显降低。提示SC后急性期LTP增高,潜伏期LTP降低。(2)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提示BDNF表达受SC刺激影响,在SC后急性期表达明显增多。(3)BDNF在LTP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