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文艺评论》 >当代性理论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坐标

当代性理论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坐标

         

摘要

进入21世纪,继"后现代"之后,部分西方艺术批评家开始用"当代性"来定义和讨论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这代表了西方艺术批评界试图将"当代艺术"这一术语理论化的倾向。从时间分期的角度而言,"当代"是后现代的替代,而非延续,它通常被用来描述晚期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形态。关涉到何种艺术形态才是真正的当代艺术?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美国学者泰瑞·史密斯建立的星球叙事和当代艺术三分法尤其具有代表性,它是西方艺术批评界内部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一股话语力量,此种理论尤其关注非西方艺术家构成的全球性当代艺术景观。中国当代艺术在泰瑞·史密斯的当代艺术三分法中,占据了其中的两个位置——"过渡期的跨国性"和"同时代的差异",后者被其称为真正具有当代性的艺术。这类当代艺术理论警惕唯地域论的话语,认为它们在建立中国当代艺术自身阐释系统的同时,也具有封闭性的风险。但是,当代性理论因其选取的样本主要是在西方语境中生效的中国当代艺术,所以依然不能完全摆脱西方视角的偏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