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南预防医学》 >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应用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喂养效果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郴州市某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观察对象,依据收治顺序予以编号,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均采用肠内和肠外营养喂养方案,肠内营养分别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配方奶和母乳喂养并添加母乳强化剂。对3组婴儿在喂养过程中不耐受情况、胎粪排空时间、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出生2周时电解质(钾、钙、磷、镁)水平、白蛋白、总蛋白质、尿素氮、2周内肠外营养支持期间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代谢性骨病、导管相关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在12月龄时对婴儿头围、身长及体重进行测量。结果共纳入51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男婴314例,女婴198例,出生胎龄平均为(32.7±2.3)周,自然分娩364例,剖宫产148例,A、B、C组婴儿分别为171、171、170例,3组婴儿的性别分布、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和胎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婴儿喂养不耐受分别为13.45%、34.50%、14.71%,胎粪排空时间分别为(6.91±1.64)、(8.58±1.79)、(6.64±1.56)d,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分别为(13.41±3.69)、(16.89±2.89)、(13.05±3.30)d,住院时间分别为(51.56±1.41)、(54.13±1.51)、(51.35±1.11)d,NEC发生率分别为7.60%(13例)、8.77%(15例)和7.06%(12例),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胎粪排空时间、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2周时电解质水平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口平均摄入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周内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0%(13例)、9.94%(17例)、5.88%(10例),不同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龄时婴儿头围、体重、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方式能够明显降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耐受状况,不耐受发生风险较低,同时可促进排便,有利于更早实现完全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且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