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社会科学战线》 >文献所见“善草隶”之文化含义考论

文献所见“善草隶”之文化含义考论

         

摘要

“草隶”一词,今人多理解为“草率书写的隶书”,即基于具有“蚕头燕尾”笔画特征的“八分隶书”字形基础上的草写体。然深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体概念,可考见文献记载之“草隶”还具有另外两意:其一,草率书写的楷书,即以今人习称的楷书书体为字形基础的草写体。此“草隶”经发展演变,实际所指几乎与今体“草书”及“书道”“书法”相同;其二,“草书”和“楷书”的合称,即“草”与“隶”为并列关系。晋唐之际的文献记载又以第一种含义较为多见。相比对“草隶”书体概念的考辨,频见于晋唐文献记载的“善草隶”“能草隶”等词语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值得关注。透过“草隶”书体与“善草隶”文化现象,可窥见晋唐之际文人在文字书写中偏重书法艺术性、保留文字实用性的审美选择,其中融入了晋唐时人对“博学多艺”不断追求的文人精神,体现了“书如其人”的文化态度。伴随着对“善草隶”的追求,古人逐渐确立了以二王书法为代表的传统书法审美标准,并影响至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