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妇幼保健》 >穴位敷贴辅助揿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效果

穴位敷贴辅助揿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究穴位敷贴辅助揿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宁波市中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揿针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穴位敷贴辅助揿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睡眠质量、中医症候评分及治疗效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_(2))水平;采用实验法检测睡眠剥夺(SD)、慢波睡眠(SW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蛋白激酶C(PKC)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采用睡眠量表评分(RCSQ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检测患者睡眠质量;并评价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LH、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LH水平[(16.34±5.81)U/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14±10.32)U/L],E水平[(24.65±9.09)U/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0.12±7.5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0、2.632,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D和SWS水平[(13.52±3.66)、(12.27±6.5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8.35±5.43)、(15.96±1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57、2.083,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NE、PK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RCSQ和PSQI评分[(1.21±0.25)分、(1.03±0.1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5±1.38)分、(2.82±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1、11.550,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P<0.05)。结论 穴位敷贴辅助揿针治疗可显著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效果较为理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