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DNA损伤修复机制——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

DNA损伤修复机制——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

         

摘要

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三位科学家因发现"DNA损伤修复机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Lindahl首次发现Escherichia Coli中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第一个蛋白质——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NG);Modrich重建了错配修复的体外系统,从大肠杆菌到哺乳动物深入探究了错配修复的机制;Sancar利用纯化的Uvr A、Uvr B、Uvr C重建了核苷酸切除修复的关键步骤,阐述了核苷酸切除修复的分子机制.DNA损伤是由生物所处体外环境和体内因素共同导致的,面对不同种类的损伤,机体启动多种不同的修复机制修复损伤,保护基因组稳定性.这些修复机制包括:光修复(light repairing);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以及DNA双链断裂修复(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DSBR).其中DNA双链断裂修复又分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两种方式.本文将对上述几种修复的机制进行总结与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