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社区医学杂志》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现状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现状

         

摘要

随着药物应用的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草药及膳食补充剂的滥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可以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中国的发病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但是其发病机制复杂,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药物引起的临床表现各异,国内外对DILI仍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造成不能够及时诊断DILI。本综述主要对DILI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类、发病机制、常见药物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DILI的相关特点,有助于对DILI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利用中国知网和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以“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机制”“生物标志物”为关键词,检索2017-01-01-2022-08-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2)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3)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剔除标准:(1)年份较远的综述类文献;(2)文章质量较差的文献。最终纳入42篇文献。结果表明,女性、老年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线粒体损伤、免疫反应、遗传多态性等机制引起肝损伤。引起DILI的常见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异烟肼(isoniazid, INH)、他汀类药物、草药及膳食补充剂(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 HDS)等,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肝功能的监测。目前DILI的生物标志物仍缺乏特异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CSFR)和骨桥蛋白值得更多的研究。因此,探讨DILI的机制及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