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南预防医学》 >1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溯源研究

1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溯源研究

         

摘要

目的调查1起旅游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利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溯源致病因子及可能污染途径。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追溯原因。采集病例样本和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确定致病因子和污染途径。结果2012年7月8-9日,从某旅游团成员中共搜索到26例病例,罹患率为35.14%(26/74),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占96.15%)、腹泻(占96.15%)、呕吐(占61.54%)等为主。流行曲线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可疑餐次为7月8日午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姜葱炒花蟹为可疑食物(OR=10.00,95%C1为1.13—88.49)。共采集各类样本41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8份,阳性率为43.90%。其中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和呕吐物样本16份,捡出阳性12份;采集餐馆砧板、菜刀、餐具、半成品食物、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共25份,检出FEl性6份。12份病例粪便和肛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与1份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茵菌株PFGE图谱相似性达100%;11份病例样本和胶篓拭子样本血清型为03:K6,1份病例样本血清型为OUT:KI。现场卫生学调查提示,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加工时间不足导致姜葱炒花蟹未能煮熟煮透。结论根据病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1起副溶血性弧茵食物中毒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花蟹未煮熟导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