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攀枝花市2012—2016年病媒生物监测分析

攀枝花市2012—2016年病媒生物监测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12—2016年城区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其变化趋势,为病媒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四川省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成蚊密度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采用笼诱法,鼠类密度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1科4属5种,总密度为0. 30只/(灯·h),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67. 11%,以公园蚊密度最高,达0. 44只/(灯·h),4—9月为密度高峰期;蝇类3科6属9种,总密度为0. 89只/笼,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69. 86%,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达1. 66只/笼,6—8月为密度高峰期;鼠类1科2属3种,总密度为0. 53%,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7. 01%,以食品餐饮业鼠密度最高,达0. 85%,7—9月为密度高峰期;蟑螂1科2属3种,总密度为0. 41只/张,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3. 88%,以农贸市场蟑螂密度最高,达0. 74只/张,7—9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通过2012—2016年监测数据分析,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城区病媒生物种群结构动态变化及季节消长规律,防治工作仍需以环境治理为基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