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 >2019—2021年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分析

2019—2021年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的动态变化,评估广州市白纹伊蚊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为登革热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标准间指数(SSI)、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成蚊密度(ADI),于2019—2021年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逐月开展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并按不同月份、行政区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9—2021年BI为2.90~4.50,SSI为0.73~0.96,MOI为7.53~9.29,ADI为2.94~3.38;除2020年MOI低于2021年外,全市平均BI、SSI、ADI均呈逐年下降趋势;4个白纹伊蚊密度指标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4—9月逐渐上升,9月后逐渐下降;除2级比例外,其他风险等级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2级和3级风险累积比较高的行政区较少,2019—2021年天河区、白云区、南沙区和荔湾区2级和3级风险累积比例整体较低。结论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在2019—2021年每年的4月已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因此孳生地清除措施应早于4月开始;5—9月是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的高峰期,传播登革热的风险较大,需提高市民防蚊、灭蚊意识,并在雨季和夏季来临前清除蚊媒孳生地以降低白纹伊蚊密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