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ROS敏感型槲皮素杂化纳米粒的制备与优化

ROS敏感型槲皮素杂化纳米粒的制备与优化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构建具有主动靶向、ROS敏感型、长循环的多功能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递药系统-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VHPK肽/聚乙烯亚胺-二硒键-聚乳酸(DSPE-PEG2000-VHPK/PEI1800-SeSe-PLA2000,DPV/PSeP),以增强疏水性药物槲皮素(quercetin,QUE)的水溶性,并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载槲皮素杂化纳米粒(DPV/PSePQ)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和探头超声乳化扩散溶剂蒸发法制备DPV/PSePQ,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优化杂化纳米粒处方工艺,以聚合物和药物质量比(X_(1))、聚合物与脂质质量比(X_(2))、水化温度(X_(3),θ/℃)和超声时间(X_(4),t/min)为自变量考察指标,以QUE包封率(Y1,wEE/%)和粒径(Y2,d/nm)为因变量评价指标;对优化后制剂的粒径、PDI、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进行测定,并对体外ROS敏感释放和细胞毒性进行考察。结果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的处方工艺为X_(1)=20、X_(2)=20、X_(3)=40℃和X_(4)=5 min,优化后DPV/PSePQ的平均粒径为(95.11±4.1)nm、包封率为(90.69±3.8)%,PDI为0.015,zeta电位为-5.88 mV左右,且外形均匀,呈球形或类球形;该制剂在ROS下具有敏感释药行为且具有较低的体外细胞毒性。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法拟合度和预测性较好,可用于DPV/PSePQ杂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优化。优化后制剂具有较好的制剂学评价,体外细胞毒性较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