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金盾》与C.S.刘易斯的中世纪寓言理论

《金盾》与C.S.刘易斯的中世纪寓言理论

         

摘要

中世纪文学语境中充斥着“象征”与“寓言”两种程式。两者都对应着甚至是来源于一种将世界及其中万物理解成“面具”的思维习惯,仿佛万物的意义从来不在于表象。这种倾向至晚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早期教父的四重解经法,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智识氛围中被强化。现代研究中世纪象征一寓言程式的代表学者赫伊津哈、刘易斯和艾柯中,只有刘易斯在《爱的寓言》中坚决为两者划清了界限,也是刘易斯对“寓言”的定义引领我们更接近了通常支配中世纪寓言诗的修辞手法。以中古苏格兰语写作的诗人威廉·邓巴尔的《金盾》是具有代表性的寓言诗文本。本文拟通过对《金盾》的细读,考量刘易斯寓言理论的价值,以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寓言体的修辞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