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医学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与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与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单次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与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20年4—11月间收治的70例行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组(腹横肌组)和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组(腹直肌鞘组),每组35例。记录患儿于麻醉恢复室(PACU)苏醒后即刻,苏醒后10、20、30 min,以及出PACU后4、8、12、24 h时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量表)评分;手术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行补救性镇痛的例数、首次补救镇痛时间、24 h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分别于阻滞完成时、入PACU后10 min、出PACU时测定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呼吸频率(R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患儿家长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患儿的手术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24 h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及行补救性镇痛患儿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PACU内患儿苏醒后即刻,苏醒后10、20、30 min时,以及患儿转出PACU后4、8、12、24 h时FLACC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阻滞完成时、入PACU 10 min、出PACU时心率、RR、SpO_(2)、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横肌组、腹直肌鞘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5.71%(2/35)、11.43%(4/35),患儿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分别为97.14%(34/35)、91.43%(32/35),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或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均能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具有安全性,家属对镇痛的满意度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