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高校理论战线 >明代吴淞江中下游的旱情敏感

明代吴淞江中下游的旱情敏感

     

摘要

宋代吴江长桥修建使吴淞江水流流速缓慢,河道淤积加强。到明代,随着山区开发,水流更加浑浊。为了防治淤塞,明初治水者将吴淞江中下游主干河道转移到黄浦江。黄浦江水深流急,排水速度提高,吴淞江溢流排水的丰水环境被改变。昆山与嘉定的原吴淞江两岸地区由此产生旱情。由于海潮顺各河快速上溯,泥沙沉积格外严重,沿岸高地的形势日益强化。因清水经常断流,潮水灌溉也大为减少,整个地区对旱涝的敏感程度明显提升。旱情在嘉靖年间日益严重,江南水乡出现了旱情敏感。水乡中出现了旱地化景观,也出现了一些次生的变化。旱灾导致高地难以再持续种植水稻,不得不以种植棉花替代。水稻种植比重下降,棉花种植比重上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