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医学》 >不同血压监测间隔对诊室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危险性评价的影响

不同血压监测间隔对诊室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危险性评价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监测间隔对诊室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危险性评价的影响。方法对4 118例未用药人群(平均年龄50. 7岁,男性占51. 6%)进行观测,分别使用≥140/90、≥130/80、≥135/85、≥120/70 mm Hg(1 mm Hg=0. 133 k Pa)作为高血压的阈值,进行常规、24 h、白天和夜间血压测量。诊室高血压指动态测量血压正常而在诊室检测到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则相反。用于研究对象血压测量分类间隔为首先单独以白天、夜间、24 h分析,此后则根据24 h加白天或夜间、或24 h加白天和夜间进行分析。根据时间间隔的设定,诊室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发生频率分别为6. 3%~12. 5%及9. 7%~19. 6%。结果在4 118例人群中一年期间,365例经历过心血管事件。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以一天中所有时段正常血压作为参照,与诊室高血压关系的风险比例逐渐减弱,只考虑白天时为1. 38,P=0. 033;夜间时为1. 43,P=0. 007; 24 h为1. 21,P=0. 200; 24 h加白天时为1. 24,P=0. 180; 24 h加夜间时为1. 15,P=0. 390; 24 h加白天和夜间为1. 16,P=0. 410。与正常血压相比,隐匿性高血压风险比例十分显著(P=0. 000),范围为1. 76~2. 03。结论确定真正低风险的诊室高血压需要同时设置24 h、白天、夜间血压测量阈值,虽然任一时间间隔都足以诊断隐匿性高血压,但作为一种标准来说,完整的24 h血压记录仍然是标准的诊断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