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另类道德观

         

摘要

<正>一提起孔子的道德观,人们一般会联想到“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正统的道德理念。殊不知,在孔子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他还有不少鲜活的另类的道德观的体现呢! 其一:春秋时期的鲁国,曾制定一项法律规定——凡鲁国人到别国旅游,如果发现有鲁国人在别国做奴隶的,可以先用自己的钱赎回这个奴隶,再凭赎买奴隶的收据回鲁国向官府报销。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到齐国游学,见到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就掏钱赎回这个奴隶,回国后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此事传扬开去,鲁国人纷纷称赞孔子的这个学生品德高尚,为了他人和国家,甘愿减损自己的钱财。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感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