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耳科影像自动融合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位置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耳科影像自动融合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位置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评估自动多模影像融合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蜗内位置评价的有效性、可靠性,并与传统影像融合重建技术相比较,讨论其在电极阶位判断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随访调机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收集其术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术后CT的符合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协议(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的数据资料,排除有耳蜗畸形或蜗神经畸形的病例。由2位耳科医师分别用传统技术和定制耳科影像分析软件(耳科精细结构图像智能处理分析软件,V 1.0)进行自动影像融合、重建及分析,评估电极位置(植入深度、电极阶位),并记录评价时间。结果共68例患者(109耳)纳入本研究(男32,女36),平均年龄5.1±13.1岁。所有电极均全植入,无电极打折,1例(0.9%)发生电极穿阶,7例(6.4%)发生基底膜移位。两种评价技术下,电极深度测量一致性良好[ICC=0.0999(95%CI 0.999~1.000),P<0.001],电极异常阶位范围测量一致性良好[ICC=0.0999(95%CI 0.999~1.000),P<0.001]。自动影像融合软件的平均评价时间为10.0±1.8分钟,相较于传统方法(30.0±4.0分钟)显著缩短(P<0.001)。不同类型电极间评价时间有差异,其中抱轴电极的评价时间较长,(F=3.610,P=0.016)。结论不同评价者使用自动影像融合技术的重复性良好,与传统方法的一致性良好,大幅缩短评价时间,有利于普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影像学分析,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临床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