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太湖典型湖区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太湖典型湖区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摘要

利用1998~2004年在太湖不同湖区进行的多次水下辐照度观测资料及全湖典型湖区13个站点1993~2003年的悬浮物和风速资料,分析了PAR真光层深度的影响因素,并获得太湖典型湖区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变化以及2号点真光层深度的光谱分布.结果表明,PAR真光层深度主要受悬浮物浓度影响,其次则是叶绿素a浓度,溶解性物质对其影响甚微.1993~2003年典型湖区PAR真光层深度年均值在1.04~1.95m之间变化(均值为1.35±0.23m),空间上大致可以分为3类区,其中湖心区、河口区最小,为Ⅰ类区;梅梁湾、五里湖、贡湖湾其次,为Ⅱ类区;东太湖最大,为Ⅲ类区,对应的均值分别为1.1,1.4,2.0m左右.不同湖区真光层深度季节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湖心区真光层深度夏、秋2季大于冬、春2季,梅梁湾是冬季要大于其他3季,而东太湖则是冬季均要小于其他3季,五里湖、贡湖湾和河口区4季变化则不是很明显.真光层深度的光谱分布最小值出现在400nm的蓝光波段,最高值出现在580nm附近的绿光波段.1998~1999年在2号点每季多日连续观测得到PAR真光层深度春、夏、秋、冬4季的均值分别为2.00±0.21,2.52±0.45,1.58±0.24,2.00±0.15m,而浮游植物吸收的440nm峰值对应的真光层深度则只有0.81~1.47m(均值为1.07±0.29m),明显低于1.98±0.41m的平均PAR真光层深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