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抗抑郁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抗抑郁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结构迥异的各类抗抑郁剂可能的共同作用方式与机理,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策略。方法:MTT比色法及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活性;以FLira-2/AM荧光标记法检测胞内Ca^2+浓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分裂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药物相关基因。结果:三类经典抗抑郁剂[包括三环类的去甲丙咪嗪(DIM)、5-HT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FLU)、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马氯贝胺(MOC)]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300μM处理24h所致.PC12细胞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减弱NMDA诱导的PC12细胞内Ca^2+超载及NOS活性。继药物对抗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之后,接下来探讨了药物是否可促进细胞分裂与神经元再生。研究表明,NMDA600μM处理3天可显著降低:PC12细胞S期百分率,而DIM1,5μM,FLU1,5μM或MOC2,10μM可显著逆转这一现象,使S期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慢性应激24天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低下甚至消失,而DIM 10mg/kg,FLU10mg/k或MOC 40mg/kg(ip)显著提高海马神经元再生。同时,抗抑郁剂显著提高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本研究室在研新药巴戟天六聚寡糖、槲皮素三糖甙、胍丁胺表现出与上述经典药物一致的作用。利用小鼠2048点表达谱芯片发现,DIM5μM可以诱导皮质酮处理的PC12细胞内259个基因表达改变,其中163个基因表达降低(如葡萄糖激酶等);96个表达升高(如生长分化因子-9)。以细胞原位杂交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俭测一致。结论:各类结构不同的经典抗抑郁剂均可对抗NMDA诱导的细胞损伤并海马神经元再生,这可能与其抑制NMDA受体-Ca^2+-NOS通路功能密切相关,其结果导致与神经元营养与再生、生长与分化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如BDNF、生长分化因子等)。本研究室在研新药巴戟天六聚寡糖、槲皮素三糖甙、胍丁胺均有显著细胞保护和促神经元再生作用,其抗抑郁活性也在多模型中得到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