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摘要

目的探索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良恶性病变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Ca血病-2抗凋亡蛋白(BCL-2)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P53mt)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EnVision+System两步法并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砷中毒患者的不同病变皮肤中均有表达,且无论是阳性细胞密度还是阳性率均呈现出癌变组(A组)>癌前组(B组)>一般病变组(C组)的趋势,癌变组三指标协同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癌前组的54.54%和一般病变组的23.08%,癌变组及癌前组与一般病变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任何两指标间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1)PCINA、UCL-2和P53“的协同高表达是砷性皮肤病变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皮肤角化过度患者有相当比例的表达,提示其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2)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P53mt基因突变及抗凋亡增强协同起作用,PCNA、BCL-2和P53mt的异常表达可对砷致皮肤癌的癌前监控和预测提供重要佐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