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中GST-π的表达及其生物接触限值

摘要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燃煤型砷中毒皮肤病变中的作用,以及砷接触与GST-π表达改变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和生物接触限值. 方法:以70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作为主要调查对象,测定患者头发、尿中含砷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皮肤病变中GST-π的表达状况;用BMDS(v1.3.2)软件计算燃煤砷污染引起皮肤组织中GST-π改变的尿砷、发砷的基准剂量(BMD)及其下限值(BMDL). 结果:GST-π的表达强度和密度随患者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强,在皮肤癌变组、癌前病变组和过度角化组中普遍强表达,明显高于一般增生病变组和正常组(P<0.05,P<0.01),各病变组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患者发砷、尿总砷、尿无机砷与GST-π表达改变之间均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发砷、尿总砷、尿无机砷的BMDL值分别为1.95mg/kg、43.07μg/L、9.84μg/L. 结论:皮肤过度角化可能是癌变的先兆;GST-π在砷中毒致皮肤病变尤其癌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GST-π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砷中毒致皮肤癌的早期发现及动态监测;燃煤砷污染导致患者皮肤组织GST-π表达水平明显改变的生物接触限值分别为:发砷1.95mg/kg、尿总砷43.07μg/L、尿无机砷9.84μg/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