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记者》 >有时并非越近越好——以新安江大坝泄洪为例谈电视直播技巧

有时并非越近越好——以新安江大坝泄洪为例谈电视直播技巧

         

摘要

核心机位选择:并非越近越好在泄洪直播的核心现场新安江大坝,坝前的缆索桥成了第一选择,距离泄洪孔近,视野开阔,于是一座桥上,浙江台的四个电视频道各占据了桥的南北两端,设立直番点.教科频道和钱江频道还选择厂区南门的制高点,设立了第二直播点,因为通过前期走访,新安江电厂的老职工告诉记者,每次大坝泄洪,会打湿近处二三百米的范围,缆索桥上会被水雾弥漫,什么也看不到,因此,南门这个点才是泄洪最佳观察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事实证明果真如此.9点36分,大坝第一孔拉开时,缆索桥上,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第一时间近距离目击洪水如瀑布般奔腾而下.而等到9点52分三孔齐开时,现场狂风大作,风力起码有四到五级.加上江水比较凉,现场的温度骤燃下降了将近10℃,水汽蒸腾就像暴雨降临.距离大坝300米左右的缆索桥直播点全部被水雾笼罩,而这时南门制高点上仍能清晰地看清三孔齐开泄洪的全貌.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记者》 |2011年第9期|96|共1页
  • 作者

    黄毅;

  • 作者单位

    浙江广电集团教育科技频道新闻部;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