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原发性泌尿系小细胞癌的诊治与预后分析

原发性泌尿系小细胞癌的诊治与预后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泌尿系小细胞癌(urinary tract small cell carcinoma,U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5例U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3例。年龄45~79岁,平均67岁。膀胱小细胞癌20例,前列腺小细胞癌2例,肾盂、输尿管、腹膜后小细胞癌各1例。根据小细胞肺癌的分期系统将患者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膀胱小细胞癌20例中,局限期17例,广泛期3例;前列腺小细胞癌2例均为广泛期;肾盂、输尿管小细胞癌各1例均为局限期;腹膜后小细胞癌1例为广泛期。局限期膀胱小细胞癌17例中,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0例,术后6例行依托泊苷+顺铂(EC)方案化疗,4例行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化疗;拒绝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例,其中单纯行TURBT 2例,TURBT术后联合辅助化疗5例。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行放疗联合化疗。2例上尿路小细胞癌(肾盂、输尿管)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1例腹膜后小细胞癌留取活检后行肾穿刺造瘘术。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析TURBT术后是否联合辅助化疗及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PFS及OS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5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小细胞癌,根据病理结果分为14例单纯性UT-SCC和11例混合性UT-SCC。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强阳性13例,弱阳性3例;嗜铬素A强阳性8例,弱阳性2例;NSE及嗜铬素A均为强阳性5例。UT-SCC局限期和广泛期患者的PFS分别为13.2个月和7.8个月,OS分别为27.2个月和12.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P<0.05;χ~2=19.88,P<0.05)。膀胱小细胞癌和泌尿系其他部位(肾盂、输尿管、前列腺、腹膜后)小细胞癌患者的PFS分别为12.8个月和8.2个月,OS分别为26.3个月和13.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P<0.05;χ~2=14.45,P<0.05)。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采用EC和GC方案化疗患者的PFS分别为16.3个月和12.5个月,OS分别为29.5个月和22.8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χ~2=1.66,P>0.05)。膀胱小细胞癌单纯行TURBT术后行辅助化疗和未行辅助化疗对患者的PFS分别为14.5个月和12.0个月,OS分别为24.5个月和28.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P>0.05;t=0.50,P>0.05)。结论原发肿瘤的部位、肿瘤分期均对UT-SCC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膀胱小细胞癌及局限期UT-SCC的生存期更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