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

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工程材料补片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10例,女性4例。年龄14~65岁,平均29岁。脊髓发育不良8例,脊髓损伤6例。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平均为(150.1±64.2)ml,膀胱顺应性平均为(5.2±3.9)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为(44.1±29.2)cmH2O。14例均接受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术中将补片锁边缝合至纵向剖开的膀胱浆肌层,达到扩大膀胱的目的,其中7例同期行输尿管抗反流再植术。对术后并发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尿路核磁水成像及肾功能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本组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20 min。患者术后无代谢紊乱。复查肌酐水平均正常。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术后6、12、24个月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分别为(274.9±88.7)、(322.5±144.4)、(279.9±157.9)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最大逼尿肌压力为(20.1±9.8)、(20.2±19.1)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膀胱顺应性为(26.1±29.4)ml/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5)。术后1个月,2例出现膀胱吻合口尿外渗,更换导尿管引流通畅后愈合。术后3个月,1例出现膀胱结石,行经尿道取石术后未再复发。术后12个月,4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其中2例予膀胱逼尿肌A型肉毒素注射术,术后留置尿管3个月复查反流消失;2例保留导尿,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2次/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4 mg,1次/d)6个月后,1例反流消失,1例仍存在反流。一结论SIS组织工程补片用于膀胱扩大术可达到有效增加膀胱容量的目的。生物工程补片的使用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提供了新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