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创伤杂志》 >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后pilon样骨折

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后pilon样骨折

         

摘要

目的探讨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后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7例, 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 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后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 其中优15例, 良22例, 优良率100%。结论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后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 术后并发症少, 疼痛明显缓解, 功能恢复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