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颈椎矢状力线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患者退变节段及Pfirrmann分级的关联性

颈椎矢状力线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患者退变节段及Pfirrmann分级的关联性

             

摘要

背景:腰椎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间盘退变、腰椎矢状位平衡存在明显相关性,而有关颈椎的研究还相对缺乏。目的:探讨颈椎矢状力线参数颈椎前凸角、T_(1)倾斜角、矢状面位移与颈椎间盘退变患者退变节段、Pfirrmann分级的关联性及对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颈椎间盘退变患者,均行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分组,其中疗效良好组62例,疗效不良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颈椎矢状力线参数(颈椎前凸角、T_(1)倾斜角、矢状面位移),分析颈椎矢状力线参数与退变节段、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对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的退变节段、Pfirrmann分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术后1,6个月,疗效良好组患者颈椎矢状力线参数颈椎前凸角、T_(1)倾斜角大于疗效不良组,矢状面位移小于疗效不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不同退变节段、Pfirrmann分级患者颈椎矢状力线参数颈椎前凸角、T_(1)倾斜角、矢状面位移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4)颈椎间盘退变患者颈椎矢状力线参数颈椎前凸角、T_(1)倾斜角与退变节段、Pfirrmann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 <0.05),矢状面位移与退变节段、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关系(P <0.05);(5)将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颈椎病类型、退变节段、Pfirrmann分级、术前颈椎矢状力线参数等其他因素控制后,术后1,6个月颈椎矢状力线参数颈椎前凸角、T_(1)倾斜角、矢状面位移仍与颈椎间盘退变患者疗效显著相关(P <0.05);(6)颈椎前凸角、T_(1)倾斜角、矢状面位移评估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均较大,尤以联合评估最高,达0.815;(7)提示颈椎间盘退变患者颈椎矢状力线参数颈椎前凸角、T_(1)倾斜角、矢状面位移与退变节段、Pfirrmann分级相关,且对疗效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可为预防颈椎间盘退变及颈椎间盘退变患者术后发生矢状位失衡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