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实验性股骨头坏死(英文)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实验性股骨头坏死(英文)

         

摘要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有较强的诱导成骨作用,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磷酸钙骨水泥因为具有许多优点而可能成为其良好的载体。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及单纯磷酸钙骨水泥对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动物实验室。材料:健康成年兔24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限。骨形态发生蛋白(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提供)。磷酸钙骨水泥(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同日本爱知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及日本三菱公司材料综合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将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制备成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即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充填组及单纯磷酸钙骨水泥充填组,每组12只。制作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缺损模型后于骨髓道内充填磷酸钙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术后动物3周及12周时分批处死动物进行X射线、组织学及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兔的成骨情况,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24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兔骨缺损区大体观察和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12周时,磷酸钙骨水泥组可见有许多新骨形成,材料体积变小。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有大量新骨形成,降解吸收现象明显,材料体积明显变小。②两组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2周时磷酸钙骨水泥量减少,与新生骨之间部分区域可见空隙存在,新生骨小梁增粗,可见幼稚骨细胞,其细胞核圆形,染色质有轻度超边,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有空化及嵴断裂现象;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可见散在磷酸钙骨水泥,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成骨细胞紧帖附于磷酸钙骨水泥颗粒,其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增多扩张,线粒体增多肿胀,大量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血管周围依附较多成骨细胞。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是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理想载体,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大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对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修复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