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低浓度铅环境作业工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英文)

低浓度铅环境作业工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英文)

         

摘要

背景:在国家最高容许铅浓度范围内作业长期接触铅时,是否仍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的:调查分析低浓度铅作业工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设计:以低浓度铅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的检验。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职业病科及电生理科。对象:以2000-09/2002-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职业病科职业健康体检的铅作业工人和同地科室人员为调查对象,共106例。接触组为热处理工人66人,对照组为同期同地科室人员40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接触组和对照组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生物学指标血铅、血锌原卟啉、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②各项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进入结果分析106人,对照组40人,接触组66人,接触组中工龄>10年34例,10年工人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中正中神经比对照组加快犤(50.11±4.76),(47.59±4.86)m/s,P10年工人血铅高于10年工人血游离原卟啉高于10年工人尿铅高于10年工人血锌原卟啉为(1.42±0.33)μmol/L,高于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红蛋白为(12.26±4.5)g/L,低于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4例,异常率12%(4/34)。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5例,异常率15%(5/34)。工龄>10年工人神经传导速度、生物指标异常率较工龄<10年工人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1,5.3倍。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铅不仅能使生物学指标有改变,同时会对周围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以下肢感觉神经、上肢运动神经潜伏期较先受累。工龄大于10年的铅作业工人已存在周围神经病损。由于神经系统再生能力差,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是预示神经损害的早期变化,可以此做为预防的监测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