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管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雷公藤多甙的干预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管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雷公藤多甙的干预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甙对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甙在再狭窄防治方面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1/05在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SPF级SD雄性大鼠32只;雷公藤多甙(复旦复华药业)。②实验分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各8只。③实验干预:采用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模型组术后予蒸馏水3mL/(kg·d)灌胃,雷公藤多甙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甙30,60mg/(kg·d)灌胃。④实验评估:于术后2周麻醉后处死各实验组动物,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含量。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大鼠颈动脉血管壁少量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球囊损伤后表达量增加,雷公藤多甙大、小剂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同,但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0.01。②正常大鼠颈动脉管壁少量表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球囊损伤后,模型组管壁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增加;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管壁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同,但数量明显下降,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能有效促进内皮细胞生成,减少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的狭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