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IVIM)在肺癌术前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初探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IVIM)在肺癌术前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初探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IVIM)在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手段。方法研究纳入了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未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免疫治疗及相关靶向治疗,术前完善了包括胸部磁共振扫描在内的全部辅助检查。测量MRI纵隔淋巴结的短径及IVIM相关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伪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统计分析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IVIM参数,绘制ROC曲线并找出诊断的最佳界值。其中42例比较了胸部CT和MR/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中MR/共测量184组纵隔淋巴结,其中164组无转移,20组有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组的ADC及D值明显高于转移性淋巴结组(2.880±0.785)×10-3mm~2/s对(1.897±0.657)×10-3mm~2/s和(0.670±0.210)×10-3mm~2/s对(0.472±0.179)×10-3mm~2/s;P<0.01)。两组D*、f及淋巴结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分别为(0.383±0.123)×10-3mm~2/s对(0.354±0.130)×10-3mm~2/s、(0.422±0.119)对(0.412±0.090)和(6.546±1.932)mm对(7.510±2.773)mm。绘制AD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最佳诊断界值为1.890×10-3mm~2/s,诊断敏感性92.7%,特异性80.0%;D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最佳诊断界值为0.648×10-3mm~2/s,诊断敏感性70.0%,特异性84.1%。结论 IVIM扫描序列有助于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其中ADC和D更为敏感,可用于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