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放射学杂志》 >基于示踪动力学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初步研究

基于示踪动力学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原理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测量方法的应用可行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顺序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造影及有创FFR测量的患者共计130例(159支冠状动脉血管), 对CCTA图像进行病变狭窄程度主观评价, 并采用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进行无创FFR测量。以有创FFR结果为参照, 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CT-FFR的诊断一致性。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结果及CCTA管腔狭窄程度对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 并依据患者心率分为&65次/min和≤65次/min两组, 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在不同心率组的诊断效能。采用χ2 检验及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及心率间的诊断效能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价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对诊断准确度的影响。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方法的测量平均差值为-0.01(-0.11~0.10)。与有创FFR结果对照, 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2.4%, 特异度82.1%, 阳性预测值87.6%, 阴性预测值88.7%, 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 与根据CCTA图像评价的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相比, 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FFR测量方法在不同心率组间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对该方法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影响。结论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可快速完成基于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CCTA图像的无创FFR值测量, 在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 在较快心率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诊断准确性, 且其诊断准确度未受到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