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放射学杂志》 >实验性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影像检查的意义

实验性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影像检查的意义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诱发率高、较接近人体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动物模型,进行影像和病理的研究及对照.方法 Wistar大鼠100只, 右侧胸膜腔闭式染尘法注入石棉纤维混悬液40 mg, 对照组20只, 注入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每隔1~3个月对实验组10~30只,对照组3~5只大鼠胸部CT扫描,动态观察MPM的发生情况,不处死大鼠而待其自然死亡,死亡鼠先行CT扫描后再做病理学检查,整个实验周期历时2年.结果对照组中无自发性MPM.实验组有效动物为95只,其中有MPM 68只,诱发率71.6%.68只中胸膜不典型增生13只,胸膜阴性14只.病理表现分为结节型、斑片型和巨块型;组织学分为纤维型、上皮型和混合型.3~8个月内CT扫描胸膜无异常,9~24个月开始出现MPM的多种形式改变,如胸膜增厚,增厚胸膜密度不均匀;肿块;纵隔增宽;纵隔胸膜改变;邻近组织(心包、心脏、膈肌、胸、肺)的浸润及远距离的转移等较特征性的MPM征象.其中结节状胸膜增厚仅发生在MPM,最早发生在250 d.结论该模型与临床有较好的对应性,弥补了临床上很难获得新鲜、不同肿瘤时期肿瘤组织标本的缺陷;不同时期CT检查有阶段性改变和特征性的征象.可用于影像学等多种研究,是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