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放射学杂志》 >正常犬肝脏射频消融后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病理表现的比较

正常犬肝脏射频消融后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病理表现的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正常犬肝脏射频消融(RFA)后不同时期的病理、CT及PET-CT表现,为肝脏肿瘤RFA后随访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及参考依据。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RFA后即刻组、1周组、2周组、4周组和8周组),每组3只。对每只犬肝脏行2次RFA治疗,消融后的实验犬于所在组对应的时间点行CT和PET-CT检查,完成检查后,静脉注射氯化钾溶液牺牲后,腹部切口取肝脏标本行病理检查。以消融灶周围环形反应带与正常肝实质强化/摄取率(rp/p)变化对图像进行评估,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FA术后即刻组,病理检查显示,消融灶中央凝固坏死,周围肝窦扩张充血;增强CT消融灶周围出现明显的环形强化带;PET-CT表现为低代谢消融灶被等代谢肝组织环绕。1~4周组,病理检查显示,消融灶坏死程度逐渐加重,周围肝组织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并逐渐成熟;CT动脉期和PET-CT消融灶周围均呈环形强化和高代谢,尤以1~2周组明显。8周组,病理检查显示,消融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PET-CT显示上述强化和高代谢征象消失。增强CT动态变化曲线为术后即刻组明显强化(rp/p=1.34±0.21),1周组达峰值(rp/p=1.39±0.20),之后逐渐回落;PET-CT代谢变化为单峰曲线,1周组为代谢峰值(rp/p=1.19±0.09),即刻组及8周组分别趋于等代谢。结论 CT和PET-CT均可较准确的反映肝脏RFA后的病理改变。为规避RFA术后炎症反应对评价肿瘤残余的干扰,影像检查应在术后即刻和8周后进行。术后即刻PET-CT扫描可能优于CT,1周后两者的诊断效能可能相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