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放射学杂志》 >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MRI研究

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MRI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随时间演变的规律,探讨MRI影像特征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左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日本长耳白兔45只,采用开胸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即刻(0周)和术后1、2、4、6、8周共6个时间点行在体MR检查,测定各项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射血率峰值(PER)、充盈率峰值(PFR)。比较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每个时间点随机取5只动物的心脏离体标本,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测量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不同时间点的心功能参数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梗死区心肌及不同区域心肌的FA值与ADC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邻2组均数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左心室EDV呈现增加趋势,由术前的(2.21±0.35)ml增加到术后8周时的(3.15±0.57)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4,P=0.220)。EF则由(57.3l±11.11)%下降至(34.71±8.72)%,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134,P=0.001)。EF随着EDV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一次方程:y=-5.58x+57.7(F=8.855,P=0.005)。随梗死时间的延长,PER由(27.31±13.06)ml/s下降至(17.31±6.41)ml/s(F=2.105,P=0.037),而PFR则由(23.79±14.15)ml/s下降至(12.07±6.91)ml/s(F=2.366,P=0.011)。梗死区FA值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由0.442±0.093下降至0.107±0.037(F=12.61,P=0.001),而ADC值则由(5.07±1.15)×10-4mm~2/s上升至(6.39±0.78)×10-4mm~2/s(F=4.166,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区、边缘区和外围区的FA值分别为0.201±0.049、0.316±0.127、0.323±0.117,ADC值分别为(6.19±1.78)×10-4、(5.44±2.63)×10-4、(5.29±2.02)×10-4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96,P=0.004;F=3.248,P=0.018)。FA、ADC值在梗死区与边缘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7,P=0.001;t=3.292,P=0.005),而边缘区和外围区的FA值、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4,P=0.129;t=1.467,P=0.164)。结论 MR心功能测定可以动态监测AMI后心室功能性重塑过程,通过DTI可以反映心室结构性重塑过程的心肌微观察结构的改变。MRI可以作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一种可行性的评价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